本片以华润的80年成长历程为主要线索,将华润的成长历程始终放置于国家与时代的变化进程中,构成本片的大脉络和主基调。立足央企使命,讲好创业故事,展现红色传承;讲好商业故事,展现商业智慧;讲好香港故事,展现守望相助;讲好华润人的故事,展现企业精神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努力。整体风格大气、庄重强调作品的文献性,以事实为准绳。全片共八集,以华润的四次转型为叙述轴线,根据不同历史周期提炼华润的成就和特点给予重点描绘,形成每集不同的内涵和主题,八集集合在一起纵向描绘80年的奋斗历程,完成对华润的立体刻画。
石强,资深电视人,原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制片人、频道编委。中国百佳创新创意制片人,并多次担任中央电视台3.15晚会总导演。
任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年度优秀国产纪录片专家评委,创作《中国.粮食》、《三峡备忘录》、《光明大道》、《商战2001》(执行总导演)、《中国城市家庭消费调查》(总导演)、《互联网时代》(总导演)等多部作品。
大型纪录片《互联网时代》在十四个国家拍摄,全球第一部全面深刻呈现互联网给人类社会带来时代性巨变的优秀纪录片,影响深远,是中国现象级的优秀纪录片,获2014年四川国际电视节“金熊猫”金奖、中国纪录片学院奖金奖、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年度纪录片大奖、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优秀国产纪录片一等奖等。
他同时是腾讯、小米、滴滴等公司专家顾问,中国互联网协会分享经济委员会专家成员。
公司的诞生、存在与发展,实现了人类经济生活的一个新篇章。但80岁的华润,伴随着中国走过人类发展变化最迅捷80年的华润,其实会更复杂。
它的复杂,在于它的诞生,源于民族的自救;在于它的成长,伴随着全新体制国家的呱呱坠地、顽强成长、自强自立;
它的复杂,在于拥有如此身世的它,从一个单纯的国家意志服务者,努力成为所有领域都处于市场经济体系中的商业文明捍卫者;
它的复杂,在于80年岁月流逝无可避免的错综复杂,无意或刻意的遗失错漏;在于每集60分钟,8集体量映照80年的以短衡长。
回忆一年多的拍摄,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镜头,是九十多岁的老员工鲁鸿,深情地抚摸着港湾道上的华润铭牌,身旁告士打道上车流如梭,身后迎接国庆的红旗映着夕阳。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我发现我们剧组成员不知何时起,不自觉地坠入对华润、对这个项目的情感之河。情感来自于两年来对华润历史的翻阅。这是一部有着传奇与伟大的成长史,魅力无穷。
情感来自于2年来对华润现实的了解,无论是对华润老员工的采访,还是对现任各企业经理人的拍摄,都经常对他们所讲述的与华润共同成长的人生经历而感慨唏嘘。华润的历史与现实,在他们沉醉与动情的讲述中清晰可见,触手可及。
“这是我们团队第一次专门为一个企业做片子。” 现在,我用对现实的客观陈述完成对这句话的注脚:摄制组成员开始喝怡宝矿泉水;我本人办了太平洋咖啡的会员卡;把第一遍听便潸然泪下的主题曲《润物耕心》在手机里设置了循环播放;走到哪里看到华润的Logo,便情不自禁安利;讲课时,拿出华润的片子给学生们做案例……
在参与《润物耕心》的制作之前,我并不知道“华润”这两个字对于中国的重要性和影响力,我甚至不清楚这个公司具体是做什么的……
这对我来说,是一次新的探索和心的旅程,让我有机会跟随每一位华润人重拾他们内心温暖的记忆和捕捉并记录下他们人生中熠熠生辉的闪光与泪花。
最让我感动和难忘的一点,是我拍摄过程中遇见的每一位华润人,不管是退休的高管还是在职的一线员工,他们都是平凡而朴实的个体,但又散发着一家人的亲切与诚挚。
与华润同岁的老顽童容华东先生,对兢兢业业在岗位上帮扶的那些国货品牌如数家珍;华润万家的超市里,加班配合我们拍摄到午夜仍不忘盘点工作的营业员们,令我赞叹不已!还有无数的他们,他们平凡地工作着,他们用双手托举起一个国家的成长和蜕变,却在历史的长河里泛起不经意的浪花。
海量的人物追访,逐渐构成了我的个人感受:所谓华润人,就是由一群有着强大生存体验的人,和正在努力体验生存价值的人们一起组成的求生群像。
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始,大形势的改变促使华润开始思考自身的生存价值。清理整顿、转型创业,这些干巴巴的词语背后,凝聚了这个企业在风起云涌时代背景下的壮烈求生;凝聚了华润处于诡变波折的市场态势下的生存考量,以及战略先行,响应发展机遇的适者生存。
因为求生,所以有了思考和转型;因为转型,华润人籍此确定发展战略,于世纪初光彩重生。
华润,一个奋力求生的群像,已牢牢固化在我脑海里,久久萦绕不去。
这是一段漫长的讨论、拍摄、剪辑、修改的工作历程,这也是一段悠长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生命旅程。无数次,我漫步在华润广袤的疆域里,感受着“他”八十年里的喜怒哀乐,那些挣扎与彷徨,那些迷茫与突破,那些砥砺与前行,无不让我紧张与兴奋,对于一个创作者来说,华润、华润人都是充满生命力的对话体,理解他们,描绘他们,是最好地书写中国故事的方式。感谢华润,让我有这样的机会,展现一个伟大企业的使命和担当;感谢华润,让我在行进的中国历史中,以华润的视界,看见中国将有的未来。
创作在此岸,华润在彼岸,这次航行几乎是从造船开始的。最初以为有了船就能过江跨海,以为有了航线目标就在眼前,以为每位导演都是航海家可以历经风浪穿过险阻,漂在海上才发现,华润是一个远近高低各不同,一个漂浮在看见与看不见中的时隐时现。
华润对人的改造就像一把铁锤,依靠时间一遍又一遍地捶打。导演只要能提出一个概念,华润就可以立即捧出一堆资料于是又牵出了千头万绪,只得忍痛将原来的结构推倒重来,再殚精竭虑苦思冥想最终完成一次创作的轮回,而这样的轮回随时都在发生,而且自己最后也开始相信这就是创作进化论,这也是只有在华润才有的创作体会。
作为一名纪录片导演,每一次创作都会成为自己人生的独特经历,近乎两年的时间与华润朝夕相处,自己身上也有了华润的气息。